科普|独居老人如何健康自处,日常防跌倒二三事

来源: 东方网 2023-08-23 21:29:33


(资料图)

传统的核心家庭结构发生变化,4-2-1的家庭结构成为主流,有对“自由空间”的向往,也有因子女在外无法归家的原因,社会上出现了很多纯老家庭和独居老人的现象。

这部分老人大多患有慢性疾病,比如近年来备受关注的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症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骨密度和骨质量下降,骨微结构破坏,造成骨脆性增加,从而容易发生骨折的全身性骨病。主要表现为疼痛、脊柱变形和骨折,严重影响老人的身心健康。脊柱、髋部和前臂远端是骨质疏松性骨折最常见的部位,也是导致老年人残疾和寿命缩短的一个重要原因,给个人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跌倒是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一个独立风险因素。研究表明,40%-50%的80岁以上在社区生活的老人平均每年至少跌倒一次,87%的的老年人骨折与跌倒有关,预防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重点已从单纯的抗骨质疏松治疗转向包括预防跌倒在内的综合治疗,后者的重要性日益受到重视。老年人可能存在与维生素D相关的风险,包括营养缺乏和活性维生素D生成减少,以及同时存在的风险,包括肌肉疏松症、虚弱和跌倒风险增加。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协会(CAGG)在《2018年中国老年性骨质疏松症诊治指南》中建议,为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服用活性维生素D或其类似物可以增强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的肌肉力量和平衡能力,降低跌倒和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风险。

对于独居老人,我们要评估其跌倒的风险,制定预防策略,并对跌倒时和跌倒后采取相应的措施。

1.跌倒的风险评估:老年人的跌倒事件往往是在各种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下引发。内因包括骨骼肌肉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视力障碍、感觉障碍、认知障碍、直立性低血压等;外因包括药物(如安眠药、镇静药物等)、环境因素(如夜间照明不足、卫生间或浴室内缺乏扶手等辅助装置、路障、滑动的地毯、湿滑环境、门槛、台阶等)。应特别强调重视与跌倒相关的环境因素和自身因素的评估及干预。家中可以利用步速测试筛查跌倒的风险,具体操作如下:老人从椅子上站起来、走3m的距离后再回到椅子上坐下,记录从站起到坐下所用的时间,如果大于12秒则提示为跌倒风险人群。

2.跌倒的预防:对于高龄、有跌倒史、恐惧跌倒、衰弱、肌少症、平衡力差的独居老人是预防跌倒的重点人群,独居老人在夜间如厕、清晨起床、久坐或久蹲站立过快、接电话、上下车、进餐前后、服用助眠药、降压药和降糖药后等时间点容易发生跌倒,需要格外注意。同时要在家庭进行相应的防跌倒设施改造,比如在卫生间和厨房安装感应灯,在浴室和卫生间使用防滑砖、安装扶手、保持活动通道通畅。另外,建议老人穿舒适的平跟防滑鞋,避免裤腿较长,及时使用预防跌倒的辅助用品如拐杖、移动扶椅等助行器,严禁走路时看手机,老人要去不熟悉的环境需要找人陪同、减慢行动速度等,均可以有效减少老年患者发生跌倒。

3.跌倒时及跌倒后的应急措施:跌倒后应急处理得当,可以将跌倒对机体的损害降到最低。如果跌倒不可避免,则尽可能拉扶住身边的固定物,向前跌倒时用手撑地(可能出现尺骨或桡骨远端骨折),尽可能避免向侧位或后位跌倒(易于发生髋部或股骨颈骨折),因为下肢骨科对于老人的生活质量和存活率较上肢骨折影响更大。老人摔倒后要保持镇静,如果出现剧烈疼痛或活动受限,应积极求助,呼叫120用担架或用“平板”整体平移方法搬送至医院,减轻因搬运不当造成的疼痛及二次损伤。

作者:周静芬 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

关键词:

你可能会喜欢: